筛选并鉴定肿瘤坏死因子受体(TNF-R1)配体的研究

2025-09-13 点击数:0 分享至:


图片
图片
本文主要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(SPR)生物传感器和超高效液相色谱-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(UPLC-QTOF/MS)联用技术,从中药中筛选并鉴定肿瘤坏死因子受体(TNF-R1)配体的研究。

1.研究背景与目的

中药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,但中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大多未明。

传统筛选活性成分的方法耗时耗力,且成本高昂。

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敏感、高效、便捷的方法,用于从中药复杂提取物中筛选针对TNF-R1的活性成分。

2.研究方法:

SPR生物传感器筛选:利用SPR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化合物与固定在传感器表面的TNF-R1之间的相互作用。

样品制备:选取五种已知具有潜在抗炎活性的中药(大黄、丹参、大青叶、甘草、黄芪),制备其提取物。

浓度调整:通过HPLC分析调整各提取物浓度,确保在SPR筛选中具有可比性。

活性成分回收与鉴定:从与TNF-R1结合的成分中回收样品,通过UPLC-QTOF/MS进行鉴定。

图片

3.实验步骤:

TNF-R1固定:通过胺耦合方法将TNF-R1固定在CM5传感器芯片表面。

SPR筛选:将调整浓度后的中药提取物注入SPR系统,监测与TNF-R1的结合情况。

活性成分回收:通过注射和回收程序从传感器表面回收与TNF-R1结合的成分。

UPLC-QTOF/MS分析:对回收的样品进行UPLC-QTOF/MS分析,鉴定活性成分。

药理实验:在L929细胞中验证PMG的抗炎活性。

4.实验结果

活性成分识别:在大黄提取物中发现显著的响应信号,进一步分析鉴定出physcion-8-O-β-D-monoglucoside(PMG)为活性成分。

亲和力测定SPR亲和力分析显示PMG与TNF-R1的亲和力常数为376nM,表明PMG是TNF-R1的强效配体。

药理活性验证PMG在L929细胞中抑制TNF-α诱导的细胞毒性和凋亡,验证了其抗炎活性。

5.技术优势:

SPR生物传感器的优势:高灵敏度、高分辨率和特异性,能够实时监测配体-受体相互作用。

联用技术的优势SPR与UPLC-MS联用,克服了SPR无法提供结构信息的局限,实现了从复杂混合物中直接筛选并鉴定活性成分。

高效筛选:该方法能够高效筛选出微量但具有强亲和力的活性成分,提高了筛选效率。

6.结论与意义:

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SPR和UPLC-MS联用技术的高效筛选方法,用于从中药复杂提取物中筛选并鉴定TNF-R1的活性配体。

PMG作为新发现的TNF-R1配体,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,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。

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,可用于分析中药及其他复杂药物系统中的活性成分。

这份文件详细阐述了使用SPR和UPLC-MS联用技术从中药中筛选并鉴定TNF-R1活性配体的全过程,展示了该方法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潜力和应用价值。

垂钓方法描述

图片

研锦生物可以利用基于靶点或小分子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,对可购买化合物、天然产物等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,并获得潜在活性的化合物列表供进一步活性实验确证。面向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,可提供一站式的早期药物研发服务,包括虚拟药物筛选、先导优化、靶标预测、 动力学模拟等,涉及小分子化学药、生物药、中药等多种新药类型,为您提供优质的药物发现服务